JoyceLin0324

广告学, 中國研究學学生,STUer,HKUSTer,热爱摄影和撰評,目前base香港。

画评丨朱丽叶之死

The feigned death of Juliet


By Frederic Leighton (1830–1896)


Date:from 1856 until 58


Medium:oil on canvas


Dimensions:H 113.60 mm ;W 175.20 mm


Collection: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


油画展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四幕第四场~第五场朱丽叶假死后众人哀嚎,婚礼中止的情节。


画面光线层次丰富,柔和明亮,并巧用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透视关系带来的清晰度变化用以区别情节中各类人物的重要程度。主要人物凯普莱特夫妇、乳母、劳伦斯神父和未婚夫巴利斯均用高光强调,面部和服饰纹理光泽清晰,每个人的微表情和姿势都被加以重视,每个人的个性和情绪都被独立展现出来:乳母是原文中把朱丽叶当心头肉的角色,但是囿于自己只是仆人的地位,即使比她的母亲还要悲痛上百倍,也无法拥有在小姐床前爱抚她的权利,只好站在床头,哀伤地注视小姐,且侧头表示亲近。凯普莱特夫人大可用上夸张的姿势,以生母的身段抱着孩子的头,捂着胸口,体现原文中悲痛欲绝的情感。可惜,这位母亲在朱丽叶百般反抗不想嫁给无爱之人时表现出的冷漠绝情,与专制暴虐的父亲一样令人心寒,所以在朱丽叶死后嘶吼着的怜爱的话,颇有逢场作戏之嫌,所以作者刻意在凯普莱特夫人和朱丽叶的身体间创造一些距离,以示疏离。凯普莱特一直埋怨死神的错,认为悲伤地无法言语,看着撮合的好事就要泡汤,皱眉且牙关紧闭,没有望向朱丽叶,不知是为失去独女而忧伤,还是为晚年的享福没着落而黯然,身体没有因为悲伤而蜷缩或者变得柔软,而是保持着长辈的“威严”而挺立着。巴利斯是真心爱慕朱丽叶的优质夫婿,得知噩耗后两脚一软,脸色苍白,要瘫倒在神父身上的震惊和脆弱不言而喻。神父的表情中没有哀伤,因他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眼睛的焦点不在任何人身上,且扶着巴利斯时肢体僵硬,是在思考如何快点完成出逃计划,有种“时刻准备好”的沉着和警惕。乐工、仆人等无足轻重的角色没有光线直射,且站在房间后面,形象的细节线条均不突出,用色相相似的、与房间整体色调相同的红棕大色块为这群人上色,把他们当作无差别的群像表现出来。远处窗外忙着张灯结彩的仆人更是连五官都模糊了,只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现仆人们忙于运输木柴、宴会食材、器皿。凯普莱特夫妇为自己的幸福被剥夺而悲伤,巴利斯为爱人的远去的哀恸,神父为完成使命而冷静、仆人乐手因不知情和无情感关联而惊诧,感情本质明暗关系被区别开来。


因为画面的重心是众人的反应,所以画面被作者利用得满满当当,只留下几个色块给地板、窗帘等次要背景。尽管画面主次分明,但是仔细观察,作者也保留了很多细节,提供给读者考究的空间。因为原著中此情节的重点在于房间内朱丽叶亲属们的哀恸,画面的深度其实完全可以到窗户为止,但是作者把最深处定在了房子所处城市的街景:尖顶的塔楼,临街的柏树,天空云彩的纹理都被保留下来;朱丽叶床品、床架的欧式藤蔓花纹、象征圣母五喜五哀的玫瑰花环和阿拉伯风情的小钟和边桌都是清晰无省略的,作为整个物理环境为数不多被保留下来的细节,带有强烈的文艺复兴时期风格,也许跟作者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背景有关,注重真实的细节刻画。虽然乐手和仆人并不重要,但乐器就像小胡子之于希特勒,是乐手的符号,仍然被作者画了出来,让画面中出现过的人,即使是无名者也不可以是无意义的人。


作者对颜色的分配也下了功夫。用土色系的棕色、红棕色等颜色为主给乐工仆人等下层人上色,其中就包括奶妈,虽然对朱丽叶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且像爱亲生孩子一样爱护她,但是在这个家的地位无异于仆人杂工。且颜色不带高光,证明所用的布料多为不反光的棉布类,与主角丝绸缎布类的高档材料形成对比,利用色泽再次制造画面角色的阶级感。 


窗户是我认为这幅画最精巧的地方。窗框使画面有了画中画,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这个屋子的结构:有用拱门支起的架空层,仆人们在二楼的平台忙活着,且房间比平台高;并且得知家庭的主仆关系:仆人面孔都已看着不太清晰,证明房间所在方位距离平台有些远,略带俯视视角和一定的距离,这种近似单面镜的设置使房间的人能较清楚地从房间观看窗外的一举一动,并且降低对方反观的可能,利用物理空间制造主仆之间的距离感。原著中仅仅说了仆人们在凯普莱特家的厅堂忙活,画面中多出来的信息量高度凝练了原文所体现的不平等主仆关系。窗户作为一条分割线,将同一时空中仆人毫不知情继续忙着准备婚宴、至亲得知噩耗陷入悲痛,两批截然不同的心情和气氛区隔开来。窗户也像是读者的上帝之眼,因为现实中的某一主体视线是不可逆的,只有读者才能既看到事情的里里外外,对于剧本中的人物来讲,有种“你站在桥上(房间)看风景(仆人),看风景(画作)人在楼上看你”的相对性之玄妙,也有种人间悲喜并不相通的象征性。绘画不像文字一样可以随着意识流跳跃,窗内窗外两个“机位”必须同时出现,其所占的画幅比例,能得知画面故事的主次,合理利用有限的画面提供更多信息量。


评论
热度(6)

© JoyceLin0324 | Powered by LOFTER